城东镇地处海丰县城东部,位于黄江中游,西南有龙津河、丽江环绕,东有黄江与丽江、龙津河贯通。北属丘林,广汕公路以南属开阔平原,内外交通发达,现有主要道路17条,总长13.9公里。国道324线穿境而过,水路有黄江、丽江、龙津河交错,上航直达公平镇,下航直下城区,入南海。素有“县城东大门”之称,是海丰县工业重镇、“毛织专业镇”。城东镇有16个村委会和2个居民社区。
城东镇虽然是1979年才从海城、可塘、陶河等镇分割成立的新镇,但城东镇现所管辖的地区历史悠久,其所属的区域是古代海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在的桥东上埔村是1680年前的海丰县城的行政办公中心,现还存留古驿道、“东岳庙”等历史遗迹。
城东镇是一块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圣地,城东镇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海丰妇女解放协会、海丰总农会革命旧址及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景点就在该镇。作为海丰县旧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革命时期城东涌现一大批为中国的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革命领导人,1922年,在“得趣书室”成立“六人农会”。因为当时只有六个会员,简称"六人农会"。是海丰在日后成立有组织、有规模的农民联合会的起端。而“六人农会”中的6个会员就有5个属于现城东镇籍的,他们分别属于现桥东社区张妈安、林沛,龙山李老四、李思贤、李林焕。而在海陆丰红色革命中的“三雄”之一的林道文,是现名园村委人,其家更是一门四烈士,分别为林道文,林海秋、林乃火、林养。除此之外,城东镇人民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者更是不计其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评为烈士的就近140人。在海丰县是属于烈士较多的大镇之一。
作为海陆丰革命的核心之一,城东镇的革命遗址共有革命遗址30多处,也是海丰县内较多的。成为了海陆丰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早期,还是大革命时期、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有县城人民的斗争历程。其中城东镇的辖区是海丰县农民运动的发源地之一,1919年起,彭湃回国后就下乡大力宣传农运。刚开始时,农民们对这位穿西装,戴“白通帽”的留学生并没有多大的理睬。1922年起彭湃同志在当时赤山村丰太村大榕树下以播放留声机,对于这新奇的洋东西吸引了大量的村民。这里成为了彭湃同志后来的主要宣传农村场所,在彭湃同志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宣传下,农民积极参加农运。后在赤山村的赤山村后的竹林(现人民礼堂所在地)、伯公庙,名园村北桥边永福宫及大榕树下及拦河坝边的北帝宫、桥东上埔东岳王庙和谭公爷庙,大樟村的老戏馆等地对农民群众进行革命宣传,每次集会人员达200人以上。赤山村的黄凤麟、黄正华、黄妈岁,彭六等,名园村的林道文,林海秋、林乃火、林养等,丰太村的洪佛枝、洪吟、黄礼声、黄正华等,大池村的黄妈岁、黄细妹,大嶂村的庄世泰、庄潭平、庄娘恩、庄柑、庄潭华、庄春厚、庄永、李潭喜、庄乃火、庄城钦、庄潭进、庄潭纯、庄金水、庄拱昌、庄火双、庄丕、庄潭意、庄锦明、庄火木等后来成为农会骨干成员。1922年,彭湃同志联合桥东社区张妈安、林沛,龙山李老四、李思贤、李林焕成立“六人农会”,这是海丰县第一个农会,也是海丰县农民运动的第一个根据地。
1922年7月海丰六人农会成立后,于当月的25日在现城东镇龙山村委西侧的灵雨庵开会,成立赤山约农会,成为海丰县第一个村级农会,黄凤麟任第一任会长,同年10月,会员发展至28村3390人,成为农运早期的据点之一。随后现安东村委的上安东、赤山的高楼村、关东村委的关后村、及大嶂村委等纷纷成立村农会。
1923年1月1日,在海丰县城东镇桥东社区天后宫举行农民代表会,宣告海丰总农会成立,出席大会的各乡代表,共有60多人。大会选举彭湃为会长、杨其珊任副会长。彭湃为总农会制作了会旗,农会印章,起草了《海丰总农会临时简单》和各约农会的章程。当年7月,农会发展至陆丰、惠阳、紫金、普宁等县,相继成立惠州农民联合会,广东省农会,彭湃任省农会会长。
1923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五)海丰总农会遭反动军警袭击,农会职员杨其珊、黄凤麟等25人被捕。王作新出布告宣布解散农会,通缉彭湃。史称“七.五”农潮。彭湃、林甦、彭汉垣、蓝镜清、李劳工、莫水爽、林沛、张妈安、洪垂等数十人撤往大嶂山边的凤鬂寺(现大嶂观音寺)开会,商讨对策。决定由彭湃、林甦、蓝陈润三人赴老隆找陈炯明交涉,彭汉垣等在海丰秘密继续发展农会和准备武装救人。
1925年4月,海丰县农民协会为培养农会干部,在龙山下准提阁(现城东镇龙山村委龙津河畔边)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任所长,20日开学,学员40多人。办学期间,有6位女学员发起成立海丰县妇女协会,初期会址也在这里。在现桥东社区五龙寺建立了海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赤山党支部。
1925年11月,周恩来率第一次东征军第一师(第三团除外)向公平追击反动军阀,第一师第三团第五连与赤山农民自卫军一起在现城东镇的赤岸河赤山宝塔附近与白军交战,俘虏三百余人,缴枪三百余枝,并乘胜追击,于26日占领陆丰。
1926年海丰为纪念东征期间牺牲的53位烈士在海丰县城东龙山东侧建碑纪念,称为五三烈士碑。当年8月17日,来海丰实习的广州第六届农讲所师生300多人在亭前致祭,海丰县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和各界代表共700多人参加。致祭大会由讲习所军事教练总队长赵自选唱礼,讲习所教育长陆沉主祭,叶子新报告烈士牺牲简况,彭湃和各界代表演说。
1927年10月下旬,彭湃从香港回海丰领导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11月1日占领县城,东江特委从公平朝面山迁至海丰县城郊赤山现桥东社区五龙寺,彭湃和东江特委主要成员郑志云都在这里办公。
1927年11月中共海丰县党员代表会在龙山准提阁举行选举产生第一届县委。并把准提阁作为制枪弹厂(机器是陈炯明在汕尾坎下城的兵工厂散落的)。1928年初,制弹机搬往惠东中峒。
1928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多次对赤山村进行围剿,赤卫队转入地下工作,赤卫队为传达各种文件及护送各种物资,在赤山村委山头村谢宝同故居设立赤山乡交通站,谢宝同担任赤山乡交通站长。当时其家里夹墙内有个暗柜,里面有个暗道可以通往屋后的山洞便于革命同志撤离藏身和藏物资。队员还经常在赤山村委下楼村的刘贤顺家进行秘密聚会,如遇国民党围剿,黄礼命、黄礼董、刘贤顺、彭六、卓潭香、黄妈岁、黄覃善、谢宝同等革命同志转移到赤山村的山洞内(现赤山人民礼堂后面池坣山南面)及附近的古井,紧急避险。这两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是革命同志经常避险的场所。
原第八小学校长(现城东镇中心小学)陈秉云是同情革命的进步人士,以该校为据点,开展地下情报工作,刘德任组长,几个月之间发展了三居委林玉云、张慰南、德元堂赖永年、大街水巷刘(周玉英和彩英)、高田社吴振辉,名园乡陈秉贞等同志散居海城各地,送情报到山区领导机关,并将领导机关送来的《红旗报》和传单在海城散发。
当时原老车头苗圃地是国民党时期杀害共产党及其他革命烈士砍头和杀害的刑场,彭湃妻子蔡素屏在公平平冈被捕后也被押送到这里进行杀害,据统计当时在此被杀害的革命同志达300多名。同时赤山村因为是革命的重点村,所以也成为国民党的屠杀对象,1928年农历4月12日,当时因保护革命同志,全赤山村和龙山村被国民党大屠杀,当日被杀害的革命同志和群众30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后国家有发放大梁等给房屋烧毁的村民重建家园,现该村以每年农历2月14日定为先烈纪念日,也称为“大亡日”,赤山村委以播放电影形式作为纪念。
1938年8月间,海陆丰中心县委秘密领导人有郑重、谢创、李果、马克昴、姚双、王文魁等同志,领导秘密地下党工作,同时建立了地下党秘密交通情报网工作,黄贡同志(城东镇赤山村人)奉郑重等同志命令回到赤山村设立地下党秘密交通情报站,黄贡同志任站长,并以其黄氏宗祠作为联络点开展地下党秘密情报工作。
五龙寺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是海丰地下党联络点之一。
1945年,海陆丰抗日救乡队在赤山成立,赤山又成为党领导下的抗日重要根据地,并在赤山约建立秘密交通情报站,交通站站长黄贡,交通员:颜汉、张搬、金全、郭大治、吕指珍。台东村前厅村华昌旧址也是蓝训材同志的交通情报站,该村的黎族汉奉蓝训材命令回台东村开展抗日游击工作,建立抗日游击队根据地,设立“更练”民兵队,接着又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当时该村的黎友孟、黎妈金、黎明贵、黎钟罗、黎玉明、黎潮洲等人参加抗日活动,黎族汉被选为武装委员,黎友孟选为民兵委员。同时城东镇的大嶂村也是抗日战争时期重要根据地,东江纵队天雷队江国新、余会、林敬,借助林敬同志是该村的上门女婿的有利条件,开展游击战,我村动员李潭平,庄娘灶,庄妈连,庄利(又名庄炳恩〉庄娘富(庄盛〉庄庭玉等人参加了抗日队伍。
解放战争时期,刘覃招受蓝训材委派在北平村设立北芴党支部和地下党交通站,并设在田中央村刘覃招家里,任北笏党支部和地下交通站负责人。大嶂村也是地下党交通站,蓝训材,吴坚,钟娘永,李木清等革命同志在该村的清德堂、观音寺等地方隐蔽活动或住宿,村民积极帮助游击队解决了许多筹粮供养等问题。赤山村也设立地下党秘密交通情报站,黄贡同志任站长,并以其黄氏宗祠作为联络点开展地下党秘密情报工作。台东也是解放战争时期重要情报基地,1949年9月7日在台冲被国民党军包围后情报总站改称为“天河”,代号“千里镜”,李寅负责情报、交通两方面的参谋。陆岳任总站长,总站移驻台冲(即现台东村)后山园村一带。
为敬仰烈士的丰功伟绩,为肯定现城东地区在海陆丰革命中的重要贡献,纪念海陆海人民在中国革命运动中为了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辛勤工作,英勇地战斗,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革命烈士们。1958年于海丰县城东东郊的龙山公园内立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直书“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是当时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同志所写。以此纪念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海陆丰人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